蚌埠市以科技强农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蚌埠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围绕产业需求抓选派、实施项目牵引抓攻关、强化园区建设抓融合,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一、突出需求导向,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按照“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基本思路,以高效、协作为原则,跨学科、跨部门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目前全市选任科技特派员人数达737名,实现对所有行政村服务全覆盖。新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深入“三农”一线,进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技术推广,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已累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31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解决实际科技需求201个,累计带动农户6240户。同时,组建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家,其中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家。组建“百人服务团”入驻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二、突出项目牵引,实施农业技术攻关行动。实施农业关键技术攻关行动,以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力量为目标,深入挖掘、培育创新项目。2020年以来,蚌埠市“稻米毛油酯化脱酸精炼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石榴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应用与推广”2个项目获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获财政支持400万元;“发糕类大米专用粉加工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5个项目获中央引导专项,获批资金350万元;“小麦麸皮膳食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系列新产品创制”等13个项目获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获批资金410万元。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三、突出园区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按照“园区+产业+科技+项目”的发展思路,围绕石榴、水产、肉羊、花生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园区创新主体作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建立怀远糯稻研究院、蚌埠花生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建立怀远石榴专家工作站,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筹建鲜食玉米产业研究院,为主导产业品种研发、标准化栽培、农产品精深加工、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位于固镇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百万只肉羊养殖加工基地、亿只肉鸡养殖加工基地、万亩黑花生种植基地3个供应基地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