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标准化为引领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是壮大经营主体,增强带动作用。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重点在项目申报、金融扶持、财政奖补方面给予经营主体倾斜,创造条件解决企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用工问题。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6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1家。专业合作社4717家、家庭农场2894个。
二是推进标准化,构建质量体系。推选一批生产、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和企业标准申报地方标准,积极贯彻、落实和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率达94%以上,20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全市拥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8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
三是突出特色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围绕地方特色,加快特色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变,重点发展畜禽养殖、休闲食品、特色蔬菜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全市先后认定了110个名优农产品,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561个,其中省级34个,国家级5个。
四是改善设施条件,提高集约水平。建立健全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体制机制,调整园区核心区范围,将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纳入园区核心区统筹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农村创新创业等工作。通过核心区在新品的引进、新科技推广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辐射区和引导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是强化监管体系,保障质量安全。稳步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建立3个区域站、122个快速检测室和相应的监管制度。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加强高毒农药市场定点管理和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省抽检样本合格率均达99.6%。